水客走私是主力,每斤價差達數千元進口燕窩究竟從哪來?
深圳商報記者 羅潔琳
走進深圳的滋補干貨行,家家都有進口燕窩賣。數千元一斤的名貴補品,究竟有著什么樣的秘密?深圳商報記者上周走訪市場與海關部門發現,旅檢通道的水客走私是進口燕窩的主要來源,正規進口要較非法走私價高數千元。
羅湖海關相關負責人就表示,中國是國際第一大燕窩消費地,但內地燕窩進口報價高昂,非正常渠道入境的燕窩不存在質檢、進口稅費方面的開支,較合法的進口燕窩每公斤可便宜幾千至上萬元。
雖然價差空間巨大,但是目前市場并不買價。深圳商報記者采訪的店主們紛紛表示,目前燕窩銷售量較前兩年有較大幅下滑,不少商家難以維持盈利紛紛將店鋪轉讓。
主要來自東南亞
印尼等國產量大
福田農批市場二樓干貨區的一百多家滋補行內,幾乎每家都有進口燕窩待售,而且燕窩品種多樣,進口產地也覆蓋東南亞各國,其中包括越南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泰國等地。
但是截至2015年7月,國家質檢總局分別只放開了來自馬來西亞8家企業和印度尼西亞6家企業的燕窩產品進口。進口國家中,越南和泰國并不包括在內。
早在2011年,浙江省工商局曝出消息稱,有關部門通過對市場上的血燕進行抽檢發現,問題血燕比例竟高達90%。在這些血燕中,有毒物質亞硝酸鹽的含量最高者超過了限量標準350倍之多。 “血燕”風波后,國家質檢總局全面暫停所有海外燕窩產品進口,這對國內燕窩銷售造成很大沖擊。
據悉,中國消費的燕窩主要來自印尼、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,其中印尼的產量最大,印尼的燕窩產量約為全球產量的80%,馬來西亞占13%。作為馬來西亞優勢傳統產業,每年產量約200噸,產值10多億美元,其中70%出口到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。
為恢復燕窩貿易,加強與東盟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,我國質檢總局分別在2012年4月和9月與印度尼西亞、馬來西亞的主管部門商簽《檢驗檢疫和衛生條件議定書》。在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局(CNCA)評審后,2013年9月,首批8家馬來西亞燕窩加工企業順利在華注冊,獲準進口;2014年11月,3家印尼燕窩加工企業也順利在華注冊。2015年2月,印尼第二批三家印尼燕窩企業獲得出口中國燕窩產品的資格。
水客化整為零
夾帶走私入境
記者從深圳檢驗檢疫局獲悉,今年上半年,深圳口岸進口的燕窩數量不多,進口燕窩主要是從廈門口岸入境。
那么,市面上銷售的燕窩從何而來?
深圳海關緝私局辦公室秘書科負責人吳維告訴記者,市場上很多進口燕窩都是走私入境,而由于燕窩屬小眾商品,走私團伙非常分散,主要是由水客從口岸旅檢通道夾帶入境。
記者從深圳海關獲悉,羅湖海關今年上半年查獲燕窩并移送緝私案件共69件,同比增加91.7%,合計約100千克,同比增加49.3%;移交國檢部門的共718件,同比增加14.5%,合計約600千克,同比增加0.2%。皇崗海關上半年查獲燕窩走私案400宗,共1.1噸。同期,深圳灣海關查獲燕盞、燕窩類違規走私案件86宗,同比減少10.4%,案值人民幣372.2萬元,同比增加13.9%。
據羅湖海關介紹,水客一般都是通過“螞蟻搬家”的方式,分開攜帶,化整為零,用錫紙或黑色塑膠袋等包裹藏匿,更有甚者將燕窩拆散藏于薯片餅干袋中,從香港走私燕窩入境。
商家稱保證貨源
承認非正規入境
從事十年進口燕窩銷售的業內人士林先生向記者表示,深圳干貨批發市場上的絕大部分燕窩都是從香港走私而來,由于燕窩進口要征收高達17%的關稅,這大大壓縮了銷售商的利潤空間。再加上近幾年,燕窩行業不景氣,銷量大不如前,燕窩的市場均價從以前的六七千下降到現在的三四千。如果按正規渠道進口,市場價每斤將被迫提高數千元,購買的消費者更少,因此商家只好鋌而走險靠走私入境。
在福田農批的輝X滋補行,記者看到店內有三四種不同價位的燕窩,有價格最低2000多一斤的樹燕,也有5000多一斤的官燕。據店主介紹,這些燕窩都進口自印尼,而在燕窩的包裝盒上,除了有標簽標注重量、儲存方法以及產品品牌名外,沒有任何其他相關信息。
2015年,新的進口燕窩實施“專廠專號專用”和“一品一碼”,即每一盞燕窩上都有一個二維碼,這是國內檢驗檢疫部門提供給出口企業的CIAQ溯源標簽。消費者通過燕窩碼或二維碼對燕窩進行溯源查詢,可以掌握包括生產商名稱、企業注冊號、產品名稱、產品情況、產品圖片等。
在另一家民X滋補行,不愿具名的店主向記者介紹的七八種燕窩分別來自越南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泰國等地,但泰國和越南并不在我國進口產地準許范圍內。面對記者的質疑,店主透露說:“這些燕窩都是我們和供貨商直接聯絡,他們把燕窩出口到香港后,那邊再找人私自帶進關,我們給他們每斤50塊的帶工費。店里都是小批量進貨,每次一兩百斤。如果正規進口,平均每斤市場價至少高1000元。野生燕窩價差就更大了。”雖然店主信誓旦旦保證貨源絕對有保證,只是沒有走正規渠道進口入境,但記者在其中一種泰國燕窩包裝上見到某某牌金絲燕的中文字樣,貨源正規與否無從考證。
商家生意不好做
每斤利潤一兩百
“血燕”事件后,燕窩行業不景氣,近幾年才稍微有所恢復。但八項規定后,賣燕窩送禮的人驟減,這讓商家頭疼不已。一家滋補行店主說:“現在經濟不景氣,八項規定后,常來的客戶基本都是個人消費的,我們這邊農批二樓100多家檔口,勉強維持盈利的也就三分之一。有十幾家都空了,拿去轉讓也轉不出去。隔壁的檔鋪從去年開始就在低價甩賣他們的貨,到現在也還在開。”
盛豐蟲草行老板盛先生也表示,近幾年生意比較冷清,常光顧的都是熟客,為了留住老客戶,他們還提供上門送貨。雖然如此,“新增加的客戶量還趕不上老客戶的流失速度,每個月燕窩銷量不過十幾二十斤。”盛先生無奈表示,而且近幾年由于“血燕”事件,燕窩行業的利潤在下降,平均每斤的利潤由原來的三四百下降到現在的一兩百。